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生活问答

2024中国人是如何送走瘟神?


本篇文章主要分享中国人是如何送走瘟神,A. 中国古人遇到瘟疫是如何解决的呢

不仅我们现在会有很多的传染病,中国古代的时候也发生过很多的传染病事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瘟疫,那么他们遇到瘟疫是如何解决的?他们的解决办法和我们现在的解决办法也是十分相似的,也是要通过控制源头以及医治病患将病患隔离开来这几个的步骤才能够将瘟疫控制住。虽然古代人很少,但是碰到灾荒的时候,人员就会流动起来,这个时候就容易引发传染病。

对公共环境做好处理

在古代,中国人也认为脏乱差会使人生病,所以一旦有瘟疫蔓延,他们会立刻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并且会出布告,让全城百姓注意卫生。以及要注意开窗通风,不要接触外来人员。因为想要瘟疫得到停止蔓延,就必须在源头和传播途径上都有所控制。

B. 七律二首·送瘟神的诗歌鉴赏

整体把握
全诗112字,毛泽东写于1958年。这两首诗通过血吸虫病在旧社会长期流行,危害严重和新社会迅速被消灭的鲜明对比,揭露了旧社会给劳动人们造成的沉重灾难,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及劳动人民在**的领导下焕发出来的冲天干劲和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
这两首诗是联章体,以丰富的想象,把过去和现在,神话和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逐段分析
第一首以深沉的笔调写劳动人民遭受血吸虫病祸害的悲惨图景和消灭血吸虫病后的欢快心情。
第二首以高昂的情绪写新社会劳动人民改天换地。消灭血吸虫病、创造新生活的动人情景,形象说明送瘟神伟大力量的源泉。
第一首
首联概括写出了旧社会血吸虫病危害的严重,暗示了血吸虫病祸害的根源在于反动的社会制度。
颔联在首联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血吸虫病危害坐具体描述,这两句不仅仅是江南血吸虫病患区的真实写照,也是整个中国黑暗社会的缩影。
颈联以无穷无尽的宇宙来比拟旧社会劳动人民无边无际的苦难,更为有力地批判了旧社会。
在尾联中,诗人挖掘了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积极意义,把牛郎作为劳动人民的神,在天上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
第二首
首联第一句写英雄的时代,第二句写英雄的人民。尧舜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明君,诗人在这里用以比作6亿中国人民。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千百年来一直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才能得以根治。诗人这这里对人们群众创造人间奇迹的英雄气概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和评价。
颔联描写山山水水之驯服,表现出6亿人民无穷智慧和创造精神,
颈联从正面来描述劈山治水的劳动场面,有力的表现了“送瘟神”的真正动力。
尾联点题,总结全诗,又回到消灭血吸虫病这个问题上来。用一个设问句,突出“送”字的意思,幽默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瘟神”的轻蔑和嘲讽,同时也说明了人民群众已经发动起来,危害人民多年的“瘟神”已经走投无路,处在人民群众包围之中。 背景
血吸虫病曾一度肆虐于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了毁灭性的威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曾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在人民政府极有成效的组织、领导下,疫区群众结合农村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血防工作,在血吸虫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中成绩最突出的是江西省余江县。《送瘟神》二首,就是毛泽东同志看了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所载《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通讯后而作。诗人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由得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以致“夜不能寐”、“欣然命笔”。
逐段分析
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绿水青山”,本是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却“枉自多”,即再多也无用,再美好也无用,因为在瘟神肆虐下,对于贫病交迫的疫区人民来说,“绿水青山”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句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华佗无奈小虫何”,是说不仅在漫长的旧时代,在统治者只知对劳动人民进行压榨,而不管劳动人民死活的情况下,一些想救死扶伤的像华佗那样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具体的描绘了血吸虫病危害下疫区的凄惨景象:荒草丛生,秽污遍野,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萧条冷落,人们能听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人运用唯物主义宇宙观,弛骋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人“遥看一千河”,自然会“浮想”起那位住在银河边的牛郎,再想象牛郎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劳动人民,也一定关怀着他曾生活过的大地上乡亲们的疾苦;在牛郎的时代,中国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设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这是诗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问瘟神事”,那只能告诉他:尽管千百年岁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们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欢”,在这儿是偏义复词,其意在“悲”。
第二首写新社会,写广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在今天看来,1958年的“大跃进”,虽然从发动和领导的机关来说,犯有“左”倾错误,而且愈演愈烈,但在其初期,广大人民群众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冲天干劲,却仍是值得肯定的。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写景,又象征着当时全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动人气概。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光辉思想。“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具体地描绘“六亿神州”奋起治山理水,改造大自然的情况。前两句写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能使“河水让路,高山低头”;后两句则形象地描绘出在全国范围内广大人民群众治山理水的景象和英雄气概,展示出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雄伟壮阔场面。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也包含了消灭血吸虫的内容。“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两句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终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悦。后一句,并非写实,而是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间,也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思想表达
本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因而,一旦获悉“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样旷古未有的喜讯,便激动万分,诗思潮涌,从而使诗篇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诗如其人。本诗是毛泽东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才能谱写这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表现手法
本诗在艺术上也是独具匠心、字斟句酌的。如全诗的构成就恰到好处,诗前配有小序,点出主题和写作过程,对诗篇正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的对比的作用。但两首诗的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既不能分割,更不容倒置。这种诗体,古人称为“连章体”,最适合表现本诗的内容。毛泽东同志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这是一条真理。诗要用形象思维,首先体现在要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送瘟神》二首,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说,每句诗都是富有形象的,有意境的,不仅像“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和“春风杨柳万千条”这样的诗句意象鲜明,蕴义深厚,耐人寻味,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诗人竟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引人入胜且富有哲理的诗句,来表示岁月的流逝,其想象力之丰富,真是超越古今,实为“神思”。

C. “纸船明烛送瘟神”此句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纸船明烛送瘟神”此句出自毛##的《送瘟神》其二。意思是,用烧纸船和蜡烛把瘟神送走。

D. 诗“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天河.”的含义

“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天河”的含义: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原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译文】:

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连神医华佗拿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许多村庄荒草丛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听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牛郎如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人民群众挥动银光闪闪的铁锄,挥舞着坚实的臂膀,兴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为之颤动。

试问瘟神啊,你要往哪里去?人们焚化纸钱,点起明烛,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来送走瘟神。


【注释】:


余江县:在江西。

华佗:三国时名医。

薜荔(bì lì):亦称木莲、鬼馒头。桑科,常绿藤本,含乳汁。叶厚革质,椭圆形,下面有凸出的网络。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富果胶,可制食用的凉粉。茎、叶、果供药用,有祛风除湿、通血活络、消肿解毒、补肾、通乳作用。

千村薜荔:形容村落荒芜。

遗矢:遗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派使者到楚国看廉颇,想召他抗秦。使者诳报道,“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血吸虫病后期人常水泻。

鬼唱歌: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

坐地、巡天、牛郎: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致周世钊的信,“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毛在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同学)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

坐地球,不付代价(即不买车票),日行八万里,问人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动也没有动。真是岂有此理!囿于习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却以为怪。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地球在内)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牛郎晋人,血吸虫病,蛊病,俗名鼓胀病,周秦汉屡见书传。牛郎自然关心他的乡人,要问瘟神情况如何了。天鹰座阿尔法,中国名称牛郎星,属银河系。”

尽舜尧:《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为舜尧”。

红雨: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三河:黄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创作背景】:



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最后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两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


【赏析】:



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绿水青山”,本是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却“枉自多”,即再多也无用,再美好也无用,因为在瘟神肆虐下,对于贫病交迫的疫区人民来说,“绿水青山”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句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华佗无奈小虫何”,是说不仅在漫长的旧时代,在统治者只知对劳动人民进行压榨,而不管劳动人民死活的情况下,一些想救死扶伤的像华佗那样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薜荔,野生常绿藤本植物。千村薜荔,形容村落荒芜了。矢,同“屎”。“人遗矢”,借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赵国名将廉颇被废,到了楚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使者到楚国去看廉颇,使者拿了反对廉颇的人的金钱,回来诳报道:“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说他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这里指患血吸虫病的人下泻不止,濒于死亡。成千成万户人家变得萧条冷落,大片田地都荒芜了。“鬼唱歌”,本于李贺《秋来》诗:“秋坟鬼唱鲍家诗。”成了鬼的世界,即多少个村庄完全毁灭了。以上四句写旧社会里的人民受到血吸虫病的毒害,是那样使人触目惊心。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作者利用诗歌技巧可以跳跃的特点,让我们从旧社会的苦难里,一下子跳到光明美好的新社会。郭沫若在《坐地、巡天及其他》(1959年3月4日《人民日报》)里,指出这两句“是说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点是可以肯定的。”八万里,指地球自转一周,地球的赤道全长四万公里,正合八万里。地球在自转时,同时也在公转,所以作者想象飞腾,遥看天上的无数星河,即“遥看一千河”。这样的想象飞腾,使我们想起范缜《答曹思文难神灭论》:“明宵结想,坐周天海。”昼夜想象,坐着可以想象到绕天和海一周。“坐地”、“巡天”,正如作者的想象飞腾,想到跟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看到天空中无数的星河。萧涤非先生指出:“从全诗的结构来说,这两句是一个转折点,一个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飞跃。因为它并没有明白地、直接地说出消灭血吸虫的过程,而是通过描写血吸虫被消灭后的喜悦来透露。但这层意思还是很明白的。”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人“遥看一千河”,自然会“浮想”起那位住在银河边的牛郎,再想象牛郎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劳动人民,也一定关怀着他曾生活过的大地上乡亲们的疾苦;在牛郎的时代,中国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设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这是诗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问瘟神事”,那只能告诉他:尽管千百年岁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们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欢”,在这儿是偏义复词,其意在“悲”。


第二首写新社会,写广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写景,又象征着当时全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动人气概。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光辉思想。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红雨”指桃花,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看到桃花乱落像红雨,作者认为这是随着人们的心意翻成红色的波浪,这是象征手法,象征在千百万群众的要求下,到处掀起红色的高潮。这里只是借“红雨”来写出这种形势。“随心”,随着千百万群众的心意。“翻作浪”,转变成为红色高潮。青山不再成为交通的阻碍。“着意”,特意。“化为桥”,化作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青山怎么会化为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呢?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从青山联想到高大的五岭山脉,高到像跟天连接,可是劳动人民在那样的高山上挥动雪亮如银的锄头,在建设山区。这里是借五岭来概括全国所有的山区,在山区进行建设。经过建设,山区也成为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了。从山联系到水,“三河”,旧指黄河、淮河、洛河,这里概括全国所有的河流。劳动人民挥动铁臂来搞水利建设,它的声势之大使大地振动。这样写山区建设和水利建设,虽然没有提到消灭血吸虫病,实际上把消灭血吸虫病也包括在内了。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两句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终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悦。后一句,并非写实,而是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间,也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本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因而,一旦获悉“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样旷古未有的喜讯,便激动万分,诗思潮涌,从而使诗篇洋溢着风发的意气,卓厉的豪情。诗如其人。本诗是毛泽东同志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同志才能谱写这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E. 毛泽东诗词,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满怀深情,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在毛泽东诗词中,这是唯一专门以民生问题、医疗事业为主题写的作品。毛泽东心系百姓,情注民生,彰显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领袖情怀。

在中国,曾经有一种流传久远的灾难。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中,就发现有血吸虫卵。1949年,渡江战役时,许多北方籍战士感染血吸虫病,导致大规模非战斗性减员。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部和长江沿岸十二个省市,患者轻则丧失劳动能力、重则死亡,妇女不能生育。毛泽东对此忧心如焚:“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

1950年4月20日,卫生部向华东区、中南区下发《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1951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提出“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自此,一场史无前例、历时数年的人民防疫战争,在南方诸省展开。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毛泽东读到这篇“棺材田”变丰产田、“寡妇村”变幸福村、枯木又逢春、百姓得新生的报道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F. "坐地日行八万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毛泽东写的,出自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

解释:八万里: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华里。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在宇宙天际中运行,人坐在地球上放眼天外,等于巡视宇宙,可以看到无数像银河那样的星系。

拓展资料: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者:毛泽东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后记

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十二省、市灭疫大有希望。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现在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一个或者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到疫情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们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赏析:第一首,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解放前血吸虫的猖狂肆虏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首,写新社会,写广大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绿水青山”,本是适合人们居住的美好环境,却“枉自多”,即再多也无用,再美好也无用,因为在瘟神肆虐下,对于贫病交迫的疫区人民来说,“绿水青山”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这句写出了疫区劳动人民的无限辛酸,也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华佗无奈小虫何”,是说不仅在漫长的旧时代,在统治者只知对劳动人民进行压榨,而不管劳动人民死活的情况下,一些想救死扶伤的、像华佗那样的名医,对血吸虫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具体的描绘了血吸虫病危害下疫区的凄惨景象:荒草丛生,秽污遍野,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一片萧条冷落,人们能听到的似乎只有鬼的哀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人运用唯物主义宇宙观,弛骋想象,恢宏而形象地展示了悠悠岁月的流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诗人“遥看一千河”,自然会“浮想”起那位住在银河边的牛郎,再想象牛郎作为古代传说中的劳动人民,也一定关怀着他曾生活过的大地上乡亲们的疾苦;在牛郎的时代,中国已有“瘟神”肆虐,因而设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这是诗人的回答,如果牛郎“欲问瘟神事”,那只能告诉他:尽管千百年岁月如流水般消逝了,但人们依然在遭受“瘟神”的折磨!“悲欢”在这儿是偏义复词,其意在“悲”。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前一句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它既是写景,又象征着当时全国人民奋发有为的动人气概。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光辉思想。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具体地描绘“六亿神州"奋起治山理水,改造大自然的情况。前两句写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能使“河水让路,高山低头”;后两句则形象地描绘出在全国范围内广大人民群众治山理水的景象和英雄气概,展示出他们同大自然作斗争的雄伟壮阔场面。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也包含了消灭血吸虫的内容。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两句点明题意,总结全诗。前一句语调轻松,含幽默调侃意味,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终于“送”走了“瘟神”的衷心喜悦。后一句,并非写实,而是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字里行间,也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G. 送瘟神的民俗活动

人们为“禳疫”而悬菖蒲、插艾蒿、别香包、饮雄黄酒以及在小孩脸上抹雄黄,这是个人行为。还有“禳疫”的集体行为,文献记载“五瘟庙僧令人曳车作龙舟状,列五瘟神像,……遍游街衢,人俱剪衣带少许,投钱朱中施之,俗曰送瘟船。”
在送走鬼怪和瘟神之际,马和船被假定为鬼怪和瘟神乘坐的工具,所以在施术的时候,把代表瘟神的偶人放在马和船上,运到村边境的河边或海边,让其漂走或把其烧毁。送瘟神,虽然也有作为个人的祈祷行为而进行的,但瘟疫的流行关系到共同体的生存。所以一般来说大多作为村落等共同体的仪式而举行。关于此类的瘟疫观与送瘟神的咒术。中国、韩国、日本等环东海地域里存在共通点。

H. 中国人靠什么赶走了“非典”瘟神

中国人并没有赶走“非典”瘟神,只是硬抗了下来。

“非典”并不可怕,但所造成的后果像似另有隐情。
可以用“如临大敌”,来形容“百业萧条”的惨淡景象。
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影子。。。

I. 毛##诗词送瘟神

七律二首·送瘟神
近现代·毛泽东
其 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 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译文:
第一首
祖国大地上白白有这么多的绿水青山,连神医华佗拿小小的血吸虫也没有根治的办法。许多村庄荒草丛生,杳无人迹,瘟疫无情蔓延,千门万户家破人亡,听到的只是鬼在唱歌。
坐在地球上每天行走八万里的路程,沿着天路遥遥地看过浩渺的银河。
牛郎如问起血吸虫病的事,一切悲欢离合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第二首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人民群众挥动银光闪闪的铁锄,挥舞着坚实的臂膀,兴修水利,整治山河,使大地都为之颤动。
试问瘟神啊,你要往哪里去?人们焚化纸钱,点起明烛,火光明亮,照耀天空,以此来送走瘟神。

这两首诗是联章体,通过血吸虫病在旧社会长期流行,危害严重和新社会迅速被消灭的鲜明对比,揭露了旧社会给劳动人们造成的沉重灾难,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及劳动人民在**的领导下焕发出来的冲天干劲和改造山河的英雄业绩。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今日自媒体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gywm/shzx/10738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QQ咨询:18988964

微信号:yy272625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